东北销售辽宁区域分公司: “四个抓实”保障寒潮来袭低凝点柴油供应
进入12月份以来,随着气温逐渐走低,东北销售辽宁区域分公司积极应对,坚持“四个抓实”,组织做好低凝点柴油的市场资源调度,助力各地有效应对寒潮。
统筹调运组织抓实“早一点”,抢调资源供应。充分发挥产业链统筹优势,深耕大区公司职能定位,针对“寒潮天气低凝点柴油需求骤增”市场变化情况,统筹摆布所属石化公司资源,积极协调增产-35号低凝点柴油。精准对接产运销各环节,及时掌握各主动配送库库存以及加油站资源情况,加快组织生产-35号车用柴油(Ⅵ)。发挥“路企协调机制”,协调铁路部门提升油品出厂温度,优先安排路车龙组发运,实现快装快走,提升运输效率。协调各铁路局提高车辆运转效率,节省因返空车辆倒调及编组所耗费的时间,确保车辆及时就近进厂装车,高效实现低温下的运力畅通。
强化协作配合抓实“快一步”,担当保供使命。分析各地低凝柴油产销形势,滚动修订冬季市场保供方案,协调炼化企业挖掘装置生产潜力,扩大低凝点柴油产量。强化“一省一策”应急保障预案和信息资源共享,精准对接内蒙古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地区低凝点柴油需求,科学调度库存,根据轻重缓急和配送距离,逐项落实油库接卸和二次配送等措施,加快推进低凝柴油储罐置换。及时与铁路部门保持信息沟通联络,共享市场信息,主动申请增加低凝点柴油铁路发运计划,科学统筹流向,合理安排车辆,优先保证-35号柴油批车,做到油品“快装、快编、快发、快卸、快出”,保证低凝点柴油迅速抵达内蒙古、山西、辽宁市场。
强化现场服务抓实“准一些”,确保出库效率。加强市场跟踪分析,复盘近5年-35号低凝点柴油需求趋势及变化,紧盯市场需求、成品油库存,合理优化资源配置计划,加强运力组织,做好产销衔接。根据地区需求情况,坚持区内主动配送库优先的原则,缩短成品油产出后到达终端市场时间,精准资源调运的协调与衔接,高效完成低凝柴油保供任务。制定金山湾油库3日保供方案,强化计划协调,从“节流”和“开源”入手。与丹东市销售公司协商,减少-35号柴油批发提油数量,把有限的资源优先保证加油站纯枪供应。建立需求模型,油库日提油量由约180吨降至150吨左右,平衡省内各炼厂的资源。同时,在确保所属炼厂地付站不断供的前提下,由辽阳石化紧急调配900吨-35号柴油资源发往金山湾油库,保障丹东地区市场资源供应。
升级安全管控抓实“严一级”,保障平稳运行。将安全生产措施细化分解具体工作任务,明确所属基层业务部驻现场操作人员责任分工,确保装车栈桥、现场自备车防冻防凝点分工到个人,责任落实到人。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各地区冬季运行特点,制定详细的保养计划和方案,重点对储油罐的罐体、附件和管道连接处进行检查。并与所属石化公司明确资源产出时间,采取“以需定产”的方式,协调炼化企业加大生产力度,并协调监督成品油硫含量、闪点、冷滤点等关键指标值,按照需求周期备足资源,同时协调新增低凝点柴油储罐,提前备货,保障周转。协调属地销售公司,针对极端天气主动配送库区可能发生的跑、冒、滴、漏、渗现象,组织对关键设备进行检查,完成动静密封点检测与修复,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过冬。(辽宁区域/吕丹)